在江蘇大地,有一群人退而不休,把為人民服務的時間拉得與自己的生命一樣長。
成立于1991年春天的省關工委已走過30個春秋,全省關工委組織達6萬多個,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的“五老”(即“老干部、老戰士、老專家、老教師、老模范”)有66萬多人。雖已兩鬢斑白,赤子情懷依然滾燙,“五老”們不忘初心,繼續前進。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,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重要指示要求,全省關工委展現新氣象新作為,為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、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、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。
用親身經歷向青少年講好愛黨愛國故事
“我不會因年邁病殘而放慢腳步,誓將革命傳統教育進行到底?!苯衲?2歲的傷殘軍人吳成是無錫市關工委報告團成員,也是無錫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原主任。從1952年起近70年間,他先后擔任70多所中小學校、幼兒園的校外輔導員,為青少年作革命傳統報告6500多場、聽眾達500余萬人次,被評為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“最美五老”。
作為雷鋒生前戰友,南京市溧水區關工委副主任趙明才退休后,幾十年如一日宣傳雷鋒精神,先后在全國20多個省市作報告3600多場。他說:“我很想活到100歲,多為黨和人民做點事,一輩子像雷鋒那樣做人?!?/p>
目前全省共有3萬多名“五老”宣講員活躍在校園內外,結合親身經歷向青少年講歷史講傳統、傳思想傳精神,成為一道特別的風景線。
“廣大‘五老’是我國革命、建設和改革開放偉大歷程的見證者,在弘揚光榮傳統、傳承紅色基因等方面具有獨特優勢,是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力量?!笔£P工委常務副主任張艷介紹,多年來,全省關工委緊扣立德樹人,老少攜手,線上線下結合,在青少年中持續深化“傳承紅色基因、爭做時代新人”教育實踐活動,舉辦“頌建黨百年”老少同臺節目展演、“我為國旗點個贊”網絡寄語、“對話2035年的我們”演講比賽等一系列生動活潑的教育實踐活動,把愛黨愛國的情懷植入青少年心田。今年,省關工委聯合省委老干部局開展“千場黨史報告進校園”活動,已宣講2萬多場次,受教育青少年達400多萬人次。
在融入教育發展和社會治理中增添正能量
“我們放學離了校門,就愛去樂爺爺的輔導站?!薄拔謇稀敝驹刚邩方B琪的一間“小屋”,成為鹽城市鹽都區尚莊鎮尚莊小學孩子們的“樂園”。10多年前,樂紹琪自籌資金50多萬元創辦一所校外教育輔導站,全年對青少年開放,不收一分錢,每年到站參加學習活動的中小學生有近百人?!半p減”政策施行之后,樂紹琪十分高興:“校外輔導站可以發揮更多作用了!”
目前,全省共建有校外輔導站3萬多個,基本覆蓋城鄉社區,有10萬多名“五老”和12萬多名社會志愿者參與其中,利用寒暑假、節假日開展思想道德教育、興趣拓展、心理疏導、社會實踐等活動,年均吸引800多萬人次中小學生到站活動。
除了輔導站,在公安部門支持下,各地還在基層派出所建起關愛工作站,為老民警做好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搭建起平臺。
多年來,全省關工委配合政法等部門,扎實推進未成年人“零犯罪”社區(村)建設,全省2.7萬多名“五老”法治報告員積極開展法治教育,近5萬名“五老”幫教員積極幫扶問題和失足青少年,近2萬名“五老”網吧義務監督員常年開展義務巡查,為建設平安江蘇、法治江蘇作貢獻。
為建設“強富美高”新江蘇獻智出力
經常騎著電動車奔波在田間地頭,一天要跑40公里,一年要跑200天。這是鹽城市建湖縣老農業科技工作者張玉明退休之后的日常。今年77歲的他投身關工委“三扶兩創”工作以來,先后幫助殘疾青年趙宏成等20多名農村青年走上創業致富之路。他說:“幫扶青年創業,敲敲邊鼓、喊喊口號是扶不出名堂的?!?/p>
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,揚州老教師吳靜主動到農貿市場、超市、攤點和核酸檢測點,提醒群眾戴口罩、出示蘇康碼,有時一站就是6小時。在她眼中,老同志在特殊時期更要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。
“急黨政所急、想青少年所需、盡關工委所能”,實施“五老”關愛工程,全省關工委全力為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。當前,圍繞助力鄉村全面振興,1.2萬多名老農業科技工作者手把手幫扶青年農民創業致富;圍繞促進企業和諧發展,3.1萬多個企業關工委組織在青年職工中積極開展愛黨愛國、愛企愛崗教育;針對農村留守兒童、困境兒童等特殊群體青少年,全省關工委配合相關部門,多渠道籌集資金,年均助學助困14萬余人。
省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李明朝表示,以紀念省關工委成立30周年為新起點,全省關工委將在省委堅強領導下,永葆初心使命,堅持立德樹人,不斷守正創新,傾情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一代江蘇人,努力譜寫關心下一代工作新篇章。
本報記者 胡蘭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