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form id="919d9"></form>

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    首頁 熱點聚焦 學習新思想 視頻講堂 理論文庫 講師團動態 政工職評 專題
        江蘇大講堂 > 熱點聚焦 > 正文
        重啟“老地名” 賡續城市文脈
        2021-10-18 08:43:00  來源:新華日報

        近日,部分南京老地名重新回歸,其中不僅有見于明代地圖的“大牛首巷”“小牛首巷”,更有長期在民間口頭約定,卻并未正式命名的“能仁里”。

        老地名里既蘊含著歷史文脈,也飽含著“城市鄉愁”。每一個老地名都是一段歷史、一段故事,與老建筑、老街巷共同展現了老城的空間格局和歷史肌理,是不可多得的“文化寶庫”。不少老地名在改名多年后仍然活躍在民間的話語體系中,它們是承載著城市居民鄉愁的精神紐帶,具有旺盛的生命力。老地名不僅是一串暖心的回憶,更是一座城市文化風物的凝聚釋放,它的獨特魅力超越了“名字”的意義,具有濃郁的文化和情感色彩。

        在“文化+情感”的雙重作用下,各地近年來紛紛開展老地名文化保護工作,不少老地名重新得到啟用,收獲了居民的一片贊譽之聲。比如徐州“復活”了博愛街、大同街,重慶將已拆除拓寬的紙鹽河巷重命名為紙鹽河街,杭州濱江區對19個老地名進行恢復使用或保留等。然而遺憾的是,多數老地名的影響力有限,盡管它們在今天看來很值得“說道”,但考慮到改地名容易造成認知混亂,大范圍恢復老地名并不現實。部分老地名重見天日固然可喜,但更多的老地名則被塵封于歷史之中。

        留住老地名中的文脈和鄉愁,恢復舊名重新啟用并不是唯一方法,在老地名寶庫中“掘金”,需要傳承與創新并重。目前,不少城市建立了地名數據庫,出臺了傳統地名保護名錄,組建了地名專家組等。這些舉措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層面,能讓地名獲得更權威的保護,但要發揮好老地名的作用,仍然需要更有溫度、更有亮點的細化措施?!胺沧哌^,必有痕”,讓這些痕跡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讓它們在新審美的主導下、新技術的輔助下獲得新生,是我們需要花更多功夫研究的課題。

        一方面,可以發揮好文化載體的作用,對老地名中蘊含的老故事進行新詮釋、新表達,從而讓老地名永遠活在人們心中。比如用插畫、動漫、小說等方式講述老地名的歷史,打造相關的文化爆款產品;又如由地方文化部門推動,在流行影視作品中植入老地名、老故事,提升傳播力與感染力。另一方面,可以在不改變現有地名的前提下,將老地名的元素合理融入到街區之中,或立牌立碑紀念,或在公園、園區、場館等設施中建立相關主題展示,讓老地名以另一種形式亮相。比如,南京市原七家灣敦穆小學的一群年逾古稀的老校友,近日在舊居舊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同學會。重建后的七家灣舊貌換新顏,已認不出原來的樣子,但狗皮山、登隆巷、木屐巷等老地名仍隨處可見,讓老人們感慨萬千。

        老地名的故事和情感應當銘記,它的精神和智慧也值得傳承。不少老地名看似“土氣”,但其飽含的煙火人氣恰恰是城市的溫度,是鄉愁的歸宿。今天的城市仍在不斷發展擴大,新地名在命名時,也應多借鑒老地名的命名思路,多一些“人間味道”,少一些“故作高深”甚至“崇洋媚外”。只有如此,才能讓新地名在百年后,成為值得傳承的老地名。

        袁 媛

        編輯:曾雪琦
        因多種原因,本網站轉載、分享、傳播的部分文章尚未能與原作者或來源媒體取得聯系,若涉及版權問題,煩請原作者或來源媒體聯系我們,以便我們及時刪除。聯系郵箱:jsdjt@jschina.com.cn。
        上一篇
        下一篇
        国产婷婷成人久久av免费高清_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网站下载_亚洲午夜视频在线_91视频入口

          <form id="919d9"></form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  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<address id="919d9"></address>

              >